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

古今昆蟲名稱考:引言(洪章夫博士)

古今昆蟲名稱考:引言
洪章夫(美國農業部退休昆蟲學研究員)
《詩經》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,它收集春秋中葉以前五、六百年間的民間歌謠、士大夫作品和祭祀的頌辭。原本有311篇,其中有6篇,只有篇名無詩辭,實際上只有305篇。故又稱《詩三百》或《三百篇》,是取其整數而言之。
漢代傳授《詩經》學分為《齊詩》、《魯詩》、《韓詩》、《毛詩》四家,前三家所傳的本子,都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寫成。《毛詩》出於魯人毛亨、趙人毛萇,所傳的本子,是用先秦古文籀書寫的。東漢以後《毛詩》逐漸盛行,其他三家詩則漸漸衰微,後來只有《毛詩》獨傳於世,今本十三經中之《詩經》即為《毛詩》。
《詩經》中屬於植物的字辭共160類(潘富俊,2001年,《詩經植物圖鑑》,台北:貓頭鷹出版社,頁8。),高明乾等在《詩經動物釋詁》中注釋了《詩經》中所出現的112種動物名(高明乾、佟玉華、劉坤,2005年,《詩經動物釋詁》,北京:中華書局,340頁。),不過古人對生物的分類與現代生物學的分類觀念及理解差異很大。例如《詩經》及古注裏所定義的「蟲」類,實際包括動物學的「爬蟲類」(如「虺」是一種毒蛇;「虺蜴」是蜥蝪)和「節足動物」,後者尚含有「非昆蟲類」。根據昆蟲學的定義,《詩經》裡提到的昆蟲類,約有螽斯(斯螽)、草蟲、阜螽、蝤蠐、螓、蛾、蒼蠅、蟋蟀、蜉蝣、蠶、莎雞、蜩、蠋、宵行、螟蛉、蜾蠃、螟、螣、蟊、賊、青蠅、螗、蜂等24種,分屬於昆蟲綱的直翅目、半翅目、鱗翅目、雙翅目、鞘翅目、膜翅目及蜉蝣目(洪章夫,民國97年,〈從昆蟲學角度釐清《詩經》中「螽斯、斯螽」的物種〉,《國文學報》第43期,頁1-41。)。《詩經》裡提到的這些昆蟲大多為成蟲,也有一些是幼蟲《詩經》中有這麼多動植物,所以孔子說讀《詩經》有「多識鳥獸蟲魚之名」(一作「多識草木鳥獸之名」)的益處(語見《論語.陽貨》)。
歷來各家對於《詩經》昆蟲的考證、注釋甚多,漢代已有《爾雅》置〈釋蟲〉的專章,考釋不少昆蟲(注:《爾雅》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辭典,總共有19篇,第13-19篇是對於生物的解釋,其中〈釋蟲第十五〉解釋古人所謂的「蟲」。《爾雅》是秦漢時人所作,經過代代相傳,各有增益,在西漢時被整理加工而成。)其後三國吳人陸璣(亦作陸機)撰《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》,首先以專書的形式,針對《詩經》中提到的動植物進行注解,明毛晉遙承陸璣《疏》的成果復予增廣,編撰成《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廣要》此外,宋人蔡卞的《毛詩名物解》、明馮復京的《六家詩名物疏》,以及清陳大章《詩傳名物集覽》等著作,皆是考釋名物而有創獲者。不過上述諸家皆由考證文字著手,復以文字的形式來陳述,未有圖解說明,以致說解的效果不彰。或鑑於此,清徐鼎撰《毛詩名物圖說》,在每種動植物之後,繫以圖示和集說。日人岡元鳳撰《毛詩品物圖考》,以詩句為篇名,除附圖之外,引用各家注釋且酌下個人意見,眉目清楚。
除此之外,後世出了許多仿照《爾雅》,解釋草木鳥獸蟲魚各種物名的著作,其中以三國時期魏張揖的《廣雅》、宋陸佃的《埤雅》和宋羅願的《爾雅翼》最有名。清方旭的《蟲薈》共五卷,則專記鳥獸蟲魚之事。內分「羽蟲」(鳥類)、「毛蟲」(獸類)、「昆蟲」(現代昆蟲學的昆蟲和蛙、蛭、海參等)、「鱗蟲」(魚、蛇類等)、「介蟲」(龜、蟹、蚌類),共有1039種動物,都一一徵引古籍,有的條目還附有他自己的注解。
除了經學上的討論,昆蟲因為能入藥,藥書亦常為其釋名,且早見於成書於漢時的《神農本草經》。之後晉代陶弘景的《本草經集注》、唐蘇敬等輯的《重輯新修本草》、宋代唐慎微的《經史證類大全本草》、宋寇宗奭的《本草衍義》、宋蘇頌的《本草圖經》和明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,對可入藥之蟲的形態和生態都有詮釋。
筆者研究古籍中記載的昆蟲多年,不過研究心得都發表在國學的學術刊物,昆蟲學者難得閱及。今撮新、舊文章中的要旨,而以科普的行文發表在此,和昆蟲學同好分享研究心得。

沒有留言: